清晨7时,横琴口岸,澳门单牌车的引擎声与“通琴号”跨境巴士的报站声交织,拉开了双城一天的序幕。
澳门培华中学高一学生叶栩栩坐在新开通的琴澳跨境学生专车上,海关与边检人员登车查验,她无需下车,几分钟内便完成通关。
“从横琴到澳门,现在只要半小时,比以前快了25-30分钟。”她微笑着说。像她这样“横琴居住、澳门上学”的“跨境学童”,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不止孩子们,数据显示,2025年1-7月,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月均有1.7万人出入境务工,约0.9万人跨境上学。横琴与澳门之间,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跨越关闸,开启一天的学习与工作。
跨境求学“双城记”
超万人常态流动
2025年上半年,横琴口岸月均跨境求学学生达1.0万人,呈现出显著的“学期钟摆”现象,即1月至6月,跨境读书学生总数呈现出明显的“学期活跃-假期回落”特征。
前三月,出境读书学生总数均在1.1万人以上。4月起,开始略微下降。5月,因假期原因减至约8千人。6月,进一步降至4千多人。至7月暑假期间,跨境读书学生仅剩约3千人逗留在横琴。
这一波动契合教育周期。开学期间(1-4月)稳定在1万人以上,而进入5月后临近暑假,跨境学生数量大幅减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暑假7月,仍有约2千多人跨境活动。这批学生可能因实习、暑期兼职,或是澳门籍学生选择在横琴居住。这也反映出琴澳双城生活模式的多样性与深度融合。
从学历来看,出境读书学生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,本科与研究生比例总体接近,但存在波动。侧面反映出澳门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,为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,以及推动琴澳一体化发挥积极作用。而7月(暑假)数据突变,研究生比例大幅提升,说明研究生群体更可能在假期参与实习、科研。
跨境务工觅机遇
月均逾1.1万人
与学生流动的“季节性”不同,跨境务工人数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:1-2月,受元旦和春节假期影响,出境务工人数有所回落,其中1月约为0.7万人次,2月约为0.9万人次。3月起,则大幅增长至1.3万人。4-6月,人数稳定在1.3万人左右。7月进一步攀升至1.4万人。
总体来看,今年上半年合作区月均出境务工人数超过1.1万人。若结合7月数据,则整体稳定在较高水平。
这一增长背后,是两地产业环境、就业机会与生活圈的不断融合,越来越居民过着“朝琴暮澳”的双城生活。
“从澳门到横琴,最近处才187米,开车往来仅10分钟。”澳门青年梁家星表示,他从零起步,在横琴创办装修公司、茶餐厅,如今业务不断扩展。他最看重这里政策好、补贴多,试错成本低。
像他一样,上午横琴开会,下午澳门见客户,已成为不少跨境工作者的日常。在横琴从事跨境电商的澳门青年张先生,每天驾驶单牌车经口岸通勤,“就像在同一座城市流动。”
一个现象是,跨境务工人员的逗留时长集中在中短期:8-12小时段人次最高,约6.6万人次,占总人次的64.5%。这意味着,大多数务工人员为短期逗留,主要为当日往返或单班次工作的群体。
生活方式再升级
通勤路径多元,高峰时段口岸忙
数据背后,是数以万计个体日常的奔赴与选择。
他们早上从澳门或横琴的家中出发,通过口岸进入另一座城市,傍晚又依循相反的轨迹返回。这种频繁、稳定、规模化的跨境流动,不仅是口岸通关能力提升的体现,更是琴澳两地社会融合、经济协同、生活同城化的生动印证。
观察发现,这些跨境群体主要的通勤方式包括几种:
一是澳门单牌车,跨境务工人员多选择驾车通行,追求效率与灵活;
二是跨境“通琴号”,学生群体更倾向选择公共交通,提供点对点接驳,成本低、站点覆盖广;
三是琴澳跨境学生专车,在琴澳两地跨境就读的小四至高三学生群体,且持有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》的中国籍澳门永久性居民,可免下车通关。
“用脚投票”的跨境生活选择,藏在川流不息的跨境车增势背后。
数据显示,今年1-7月,横琴口岸出入境车辆约186万辆次,同比增长46%。其中,澳门单牌车约123万辆次,占比超65%,同比增长46%。人员与车辆出入境量高增长,尤其是澳门居民和单牌车的增加,表明横琴作为澳门不断融入的重要通道作用增强。
此外,从“横琴→澳门跨境巴士上车站点客流TOP10”和“横琴→澳门跨境巴士下车站点客流TOP10”的图表中,我们可以对琴澳间跨境公交的偏爱程度和客流动向进行分析。
整体来看,横琴口岸是绝对的“客流高地”,凸显了口岸在琴澳往来中的核心地位;其他站点则分散在部分住宅区、政务/商业中心周边,体现跨境巴士在满足“口岸直达”之外,也覆盖了合作区不同功能区的出行需求。从澳门侧下车站点能明显发现,高校(澳门科技大学、澳门城市大学)是客流“头部聚集地”,验证了“学生通勤需求旺盛”的判断。
通关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晨7时至9时、傍晚5时至7时,与两地上班上学时间高度吻合。横琴口岸作为主要枢纽,人流量、车流量在这些时段显著提升,尤其是常旅客专用通道和随车人员验放厅。
一天两城,琴澳生活同城化正在实现。
每一个跨境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对更多工作机会、更好生活质量的理性选择。双城之间,他们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,也推动两地从“通关便利”迈向“真正同城”。
有区域经济研究者指出,琴澳之间日趋频繁的人员流动,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政策创新不断落地的直接体现,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一体化提供了样本。
未来,随着合作区进一步深化建设,这样的人流互动将更加频繁。琴澳一体化,正在每一个日常的穿梭中照进现实。
策划:梁涵
撰文:黄天儒
制图来源: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统计局
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统计局 联合出品
华丰配资,配资公司介绍,股票配资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